2、既然儒学需要激活、复活、恢复,那显然是指的前现代的儒学,也就是宗族时代(王权时代)或家族时代(皇权时代)的儒学。
如果将第一句中则故而已矣理解为针对流俗之人而言的贬义说法,确实含义大变。这里,生命的辉煌灿烂是不能仅仅用心善或人禽之别来解释的,后者只有说明人性中有高于动物的道德成分,但不能解释为何只有为善才可使生命如此辉煌灿烂。
[23] 傅佩荣:《人性向善 傅佩荣说孟子》,第304页。所谓仁义为人之性,就是指仁义合乎人的恰当生存方式,也可以说符合生命健全成长的法则。就树木而言,削其性的性理解为生理属性未尝不可通。至于心,独无所同然乎?心之所同然者,何也?谓理也,义也。(唐君毅:《中国哲学原论 原性篇》,第22页)又云:孟子乃即心之生,以言心之性之善(同上书,第30页)。
所谓曲者不以钩,圆者不以规之类,就是指事物皆有自身合适的生存或存在方式。这里可见心善说解释力的不足。据匡亚明回忆: 1942年在延安,一度住在杨家岭,有机会和毛泽东同志接触请教。
孔子代表奴隶主、贵族。百代都行秦政法,《十批》不是好文章。敌人越多越凶恶,越不能没有毛泽东。父为子纲,则子于父为附属品,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。
然而,毛泽东又是一个浪漫主义者,他希望中国能够摆脱传统文化的羁绊,追求六亿神州尽舜尧的理想。……政治不安定,则社会一切无出路。
从四书五经、诸子百家、二十四史、《资治通鉴》到诗词曲赋、历史小说、各家笔记等,能找到几百条成语典故。1930年5月,他在《反对本本主义》一文中提出没有调查研究,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,并号召干部: 迈开你的双脚,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,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,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,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,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,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,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。3.匡亚明 :《孔子评传》,济南:齐鲁书社1985年。22.赵以武主编:《毛泽东评说中国历史》,广州: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。
汉初崇尚黄老,与民休息,至汉武帝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,儒家思想一直为统治阶级所提倡。中国古代在圣人那里读书的青年们,不但没有学过革命的理论,而且不实行劳动。我还在孔子的一个有名弟子颜回住过的河边停留了一下,并且看到了孟子的出生地。同一个问题,他答复子路的跟答复冉有的就不一样。
要抓住整个阶级斗争和还未完成的反封建主义的斗争。斯大林去世半年多,毛泽东就预言中国的建设比苏联还要快些。
接着他又举了释迦和穆罕默德,称此皆古之所谓圣人,而最大之思想家也。对过去不能过于重视,但不是根本不要。
农业合作化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进展较快时,他自诩其领导艺术有发展,理论上也应有所贡献,十月革命到现在还没有显著的东西。一师的伦理学教员杨昌济以自编的《论语类钞》作为教材,对毛泽东言传身教,使他留下深刻的印象。(2) 批判继承期:继承孔子实事求是精神和教育思想,批判其道德论和中庸哲学 毛泽东对孔子并非完全虔诚地推崇。这是对孔子的最正确的评价。所以我对两位的书都注意看。还有仁义对举,义者事之宜,可说是知的范畴内事,而仁不过是实践时的态度之一,却放在义之上,成为观念论的昏乱思想。
毛泽东对康有为的尊孔之举也十分反感,在《湘江评论》创刊号着文加以批判。4.毛泽东:《毛泽东哲学批注集》,北京: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。
我这个人比较有点偏向,就不那么高兴孔夫子。他们灌输帝王思想,这些都同孔夫子影响联系着。
从尊崇到批判继承,再到全盘否定,其中有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。因为周恩来一直努力纠左,所以这些批孔文章都用复辟、反攻倒算来影射他。
当其畏首畏尾于过程正反之间成为排中律的反面之唯中律,代表两端间的过渡形态时,他是折衷主义。你们的缺点主要是把弓弦拉得太紧了。国难当头,毛泽东和其它有志之士一样,都试图探索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。我当时是一个唯心主义者,杨昌济老师从他的唯心主义观点出发,高度赞赏我那篇文章,给了我100分。
其实,毛泽东不断强调斗争是因为他需要斗争哲学。偏听偏信,不可不偏,我们不能偏听右派的话,要偏听社会主义之言。
问到林彪有哪些孔孟的言论或者类似的语言,主席让我们,就是我和迟群同志搞一个材料送主席看一看。13.陈晋主编:《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》上册,广州: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。
1956年2月24日,他在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说: 孔子是教育家也是音乐家,他把音乐列为六门课程中的第二门。他不得不对以孔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取舍。
1942年2月毛泽东在《反对党八股》一文中指出,对问题要多加思考,对文章要反复修改时说: 孔夫子提倡再思,韩愈也说行成于思,那是古代的事情。到了青年时代,毛泽东就读东山高等小学堂和湖南第一师范等校。27.李零:《丧家狗:我读<论语>》,太原: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。对当前革命运动来说,它是属于第二位的东西。
江青曾两次接见梁效等写作组,指示说:现在的文章有点缺点,就是不讲现代的大儒。他的学生向他请教如何耕田,他就说:不知道,我不如农民。
毛氏早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熏陶,熟读儒家经典,视孔子为圣人,对孔子极为崇拜,并希望成为像孔子这样的圣人以动天下人之心。我觉孔子的这类道德范畴,应给以历史的唯物论的批判,将其放在恰当的位置。
所以他认为当时对孔夫子最好是暂时沉默,既不大搞批判,也不大搞赞扬。他说: 孔夫子出身贫农,放过羊,当过吹鼓手,还作过会计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